2021年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较十年前减少27.49万平方公里******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12日在北京表示,2021年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较十年前减少27.49万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状况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当天,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水土保持有关情况。
朱程清表示,近年来,中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据水利部最新监测,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7.42万平方公里,较十年前减少27.49万平方公里,强烈及以上等级面积占比由33.8%下降至18.93%。水土流失治理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日,中国官方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引。《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
“水土保持率是指区域内非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中国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水土保持率为72%。在现有267.42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中,有122.9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沙漠、戈壁腹地和高寒高海拔地区,这些是不宜治理或不需要治理的,在需要治理的面积中,综合考虑水土流失规律、自然地理条件及技术经济等因素,最终只有52万多平方公里有望彻底“销号”,其余的只能实现强度降级。“剩余的水土流失面积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提升水土保持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为实现《意见》目标,吴文庆表示,下一步将把林草地水土流失作为“减量”的重点,提高林草地植被覆盖度,提升林草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把坡耕地和侵蚀沟作为“降级”的重点,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东北黑土地侵蚀沟治理。同时,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严控新增人为水土流失,加大对在建项目集中扰动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力度,推动全社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完)
洋河白酒亮相荷兰推介中国白酒文化******
中新网阿姆斯特丹1月6日电 (记者 德永健)吃中餐,喝白酒……中国白酒知名品牌洋河5日亮相荷兰,推介中国白酒文化。
当地时间5日晚,洋河“梦之蓝之夜”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与会百余位中荷嘉宾品鉴了以绵柔工艺见长的洋河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等白酒产品。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贸易事业部副部长丁一在致辞中介绍,中国白酒是世界烈酒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白酒知名品牌,洋河肩负中国白酒走出国门、走上海外餐桌的使命,目前已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番洋河白酒在欧洲贸易门户荷兰亮相,丁一指欧洲是国际品牌策源地,也是全球烈酒市场重镇,希望以推介活动为起点开拓欧洲市场,让中国白酒香飘更多欧洲国家。
荷兰侨界代表、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季增斌在致辞中表示,酒是全世界“通用语言”,一句“干杯”胜过千言万语;中国白酒蕴含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希望“以酒为媒”,搭建连接中外的“友谊之桥”。
由于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活动末尾现场嘉宾斟满美酒,齐喊“干杯”,并拉起横幅恭祝全球华侨华人新春快乐。
资料显示,洋河白酒的酿造历史起于隋唐,发展至今形成独特的“绵柔”口感。2012年,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江苏宿迁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的称号。(完)